中国食品网-酒业财经。
产区行
酒业财经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酒业财经 > 头条 > 正文

2018高端白酒高增长现转折,经销商日子越来越难过

2019-01-07 09:45        来源:第一财经

  在经历了2016到2017年连续两年的快速增长之后,2018年,随着茅台五粮液等知名酒企业三季度业绩的放缓,行业增长正迎来转折。
 
  第一财经记者调查发现,2012年行业去库存大调整之后,反弹动能释放已近尾声,行业增长回归常态,而厂强商弱的问题日益明显,相比于大把赚钱的名白酒企业,部分经销商的利润甚至已经不到10%,社会库存隐忧再现,这也或将成为白酒行业下一步增长的瓶颈。
 
  名酒增长回归常速
 
  元旦刚过,贵州茅台(600519.SH)公布了初步核算的2018年全年数据,预计2018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7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3%左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5%左右。去年同期,贵州茅台收入为582.2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为270.1亿元,同比增长62%。
 
  2018年的增速相比于2017年来说只有一半,但近期茅台的股价并未出现大的波动,市场似乎已经接受了白酒企业进入常速发展的事实。
 
  从2015年开始,在高端白酒的驱动下,中国白酒行业进入行业复苏阶段。尤其是2016年和2017年,名白酒企业增速整体爆发,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等知名白酒企业营收和净利润都出现了双位数的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19家白酒上市公司全年收入为1367亿元,净利润为388亿元;2017年,19家酒企全年营收1731.3亿元,同比增长26.6%,实现净利润为559.5亿元,同比增长44%。
 
  但在2018年,随着三季报的公布,白酒名企高速增长的趋势迎来转折。
 
  今年10月底,以贵州茅台为首的知名白酒企业单季业绩增速下滑,市场反应激烈,10月29日,白酒股崩溃式开盘后大面积跌停,也引发了市场对白酒行业增长持续性的质疑。
 
  在2018年底的一次论坛上,茅台董事长李保芳为白酒行业做了“定调”,他指出,这一轮白酒行业增长的特点是市场的优势资源不断向头部市场集合,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这也带动了知名白酒企业业绩的高速增长,但并非行业常态,下一步市场增长将回归理性。
 
  李保芳表示,应该理性的看待白酒企业对业绩,目前白酒行业没有进入衰退期,但行业大企业的基数已经很大,不可能无限期高速增长,这并不符合经济规律。
 
  在业内看来,此轮白酒增长来自于产品结构调整、提价和渠道补库存,但经过三年的恢复,大调整后的行业补偿性增长暂告一段落,多次提价后白酒涨价空间也已见顶,放缓也是必然。
 
  此外,未来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也让白酒销售面临减速。酒类大商银基集团公告显示,受2018年宏观经济影响,整体消费市场疲软,流通环节和市场动销情况并不理想。
 
  白酒专家铁犁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未来高端白酒增长还将保持平稳,但整体增速会放缓,毕竟这一轮行业增长的动能已经有所释放。

  厂强商弱问题逐步凸显
 
  虽然增长降速,但对于名酒企业来说,2018年依然是赚钱的一年,但减速过程中,承担“中转站”职能的经销商日子变得越来越不好过,最明显就是利润愈发微薄。
 
  “今年生意整体是增长的,但效益并不如去年。”山东某市级白酒经销商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两年白酒行业复苏,很多人都认为他发了笔横财,但王军却没有这样的感觉。
 
  在王军看来,2018年可能只有茅台的经销商真正赚到了钱。53度飞天茅台的出厂价是969元/瓶,1499元出售每瓶尚有500元的利润,况且市面上茅台的一批价远高于此。
 
  但其他名酒的利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据王军介绍,2018年五粮液虽然完成了顺价销售,但是一瓶52度五粮液的利润好的时候也只有几十元;洋河在当地动销很好,也只有梦之蓝系列的利润尚可;而手里的当地品牌虽然一年有千万级的销售额,但利润却很微薄,而且这两年人工、房租等成本还都在上涨,一年忙下来利润可能还不到10%。
 
  在采访中,多位受访经销商都表示,目前白酒生意并不好做,利润很薄。
 
  以全国性酒类大商名品世家的财务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名品世家的总资产为约4亿元,实现营收5.3亿元,增长了20.7%,净利润只有3146万,净利率为6%,但资金占用却不低,其中预付款占用1.27亿元,存货为1.4亿元,根据半年报公布的存货结构看,其中8成左右为外购白酒。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058万,较去年增长31.1%。
 
  名品世家董事长陈明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公司预付款等压力确实大一些,主要是由于公司拥有大量独家开发产品,因此向酒厂缴纳了更多的预付款,因此也拉高了预付款总额,过两年市场逐步成熟后应该会转好。
 
  但在陈明辉看来,资金占用高、毛利率不理想也是目前经销商行业存在的问题,国内经销商小而散、小而乱,也导致经销商的话语权不强、相对弱势。
 
  一直以来,国内经销商和酒厂的关系以商贸关系为主,经销商打款拿货销售赚取差价,酒厂负责打造产品和品牌,这也决定了经销商面对名酒企业没什么话语权。
 
  白酒分析师蔡学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尤其是近两年,此轮白酒行业复苏以品牌为驱动,名酒企业终端直控,经销商的话语权更弱,甚至干脆就沦为企业的仓库和配送商。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酒企大多主推中高端产品,价格较高,利润有限,厂商又采取控价的方式动销较慢,也导致部分经销商的现金流非常紧张。
 
  据蔡学飞透露,目前酒企压任务经销商只能被动接受,部分经销商本身资金捉襟见肘,不得不通过借贷来实现打款买酒,资金成本进一步压缩了经销商的利润。
 
  陈明辉看来,目前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传统的差价模式已经很难生存。高度竞争的格局下,酒企需要的不仅仅是仓储和配送商,而更多要发挥服务终端消费者的功能,还需要向酒企提供终端的反馈、消费大数据等等,厂家对于经销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倒逼目前小而散的经销商行业整合,未来2-3年就会看到变化。

  社会库存隐忧再现
 
  在上一轮2012年白酒大调整时期,过高的社会库存成为压垮行业的原因之一,随后的去库存又让很多经销商损失惨重。
 
  而2018年下半年随着白酒动销的变缓,库存的隐忧又开始出现。
 
  “马上就要面对2019年的首批了,但2018年的货还有超过30%压在仓库里,都指着春节能够消掉一部分。压力山大!”福建建发酒业一区域销售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感叹到。
 
  王军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库存已经成为经销商们关注的重点,当地舍得酒业的经销商去年任务是1千多万,目前还有700-800万的货压在终端渠道里,压力很大。
 
  在某个酒商群里,有郎酒的经销商抱怨:“两个月都没怎么卖,厂家还在天天喊着打款发货。”
 
  蔡学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也是目前渠道面临的通病,由于这一轮白酒增长是挤压式增长的格局,厂家要保证对竞品的优势,就要挤压经销商的资金流,自己多一点,别人就少一点,这对渠道商的库存要求很高。
 
  在2018年12月19日举行的泸州老窖投资者交流会上,泸州老窖股份公司总经理林锋曾提醒行业社会库存问题,他表示,明年一季度,很多企业能正增长就不错,要有很高的增长不可能。目前,行业的库存没有上一波大,但隐形库存不见的比上一波小。
 
  “大众化的白酒很敏感,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很大。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除了茅台外,其他的白酒动销就不太顺畅,目前看起来酒厂的业绩表现不错,是因为渠道在消化库存而非消费者在消化。”上海一白酒经销商直言,“很多货,说的难听一些就是烂在手里了。”
 
  在业内看来,此轮白酒增速放缓也与渠道海绵的吸水能力饱和有关,按照厂商的口径离厂即算销售,但经过数轮压货之后,渠道里还有多少货,恐怕只有经销商冷暖自知。
 
  出于对2019年市场的不确定性,多位经销商也表示,控制库存也成为其新一年的主要目标。
 
  “尽量压低库存,保持稳定经营,进一步对产品结构调整,以茅台、五粮液等传统名酒产品为主营,掌控现金流。”上述经销商告诉记者。
 

分享到:

上一篇:“老赖”大股东仍未支付1.57亿转让款 皇台酒业还能保住壳吗?
下一篇:1-10月,拉脱维亚啤酒产量同比下降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