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6 09:04 来源:中国食品网
中国食品行业第一大媒体中国食品报报道:
秘闻十三香沉香。。机缘巧合,来到一处人间仙境。
群山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楼林立的新村落,蜿蜒一二公里便是青砖黛瓦,古榭屋檐的大庄园。下车碎步,道路两旁红泥绿树,青青翠竹。如丝的细雨飘向大地,轻吻着行人的发丝、眉眼、脸庞。抬望眼:山间云雾缭绕,座座楼台烟雨中。侧耳听:鸟儿的唧啾声穿过树林飞入耳膜。
深吸森林特有的清新空气,漫步间,不忍低吟:酒庄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裙未御清晨寒。忘却身是客,一时贪欢,上高楼依栏杆。风含情水含笑,无惧衣单,醇香扑面心暖。
举步庄园,浓浓的酒香弥漫。庄园牌坊上"中国沈酒庄"五个刚劲有力的烫金大字让人即刻感受到此酒庄的大气。偶见楹联"雅酌陶渊明,豪饮李太白",庄主的渊博与豪迈此处可见一斑。
信步闲庭,进入宽敞明亮的乌木艺术博物馆,一座座人物雕像、动物雕像栩栩如生充满艺术气息,给人无尽的遐想。坐上古色古香的木椅子,手肘靠茶几,休闲无限,惬意无边。
走出庭门,后院一隅,盘虬卧龙般的桫椤树将月宫裳娥带入素心。打上油纸伞,走上人造弓型石拱小桥,鹊桥相会、断桥离情、许仙白娘子因境因人因情而念而绵想。
进入长达五公里迷宫般的地下藏酒洞,一间间依洞壁就势而用的藏酒间里,按出酒年份和酒的香型封装的大酒坛像接受检阅的卫兵一列列一排排,酒之多令人瞠目。沉香洞,沉香井,为酒藏更添了几分色彩。洞内每一井清泉,让人足够惊喜,总会不由自主掬一捧入口。
依岩壁而建的天然酿酒房,酒香氤氲。舀一瓢新酿,闻之沁人心脾,饮上一口,温润醇厚、唇齿留香,荡气回肠。游沈酒庄,如入桃花源,心旷神怡,引我入胜。
带着好奇,我找寻着关于这个酒庄的信息。文化墙上,我寻觅到了蛛丝马迹。见到了与此酒庄有关联的人物--中国酒界泰斗秦含章、中国著名白酒专家赖高淮、沈怡方、沈荣柄以及此酒庄的董事长沈鸿林和他的书法家师傅倪为公等的简介。初知这里是沈酒集团的第四生产基地。初略了解沈酒集团是中国白酒十三香—“沉香”型白酒鼻祖,主要从事白酒、旅游和建筑产业。
进一步了解、挖掘,酒庄的主人沈鸿林先生的事迹渐渐浮出水面。读书时代的学霸,本村的第一个硕士生,师范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后来是公务员的他在泸州市宣传部工作。科班出身的他是一个翰墨丹青共举、书酒雅韵并存的敦厚儒者。
写得一手好字、绘得一丛佳画、作得一纸妙文、酿得一方美酒的他,本可过着往来无白丁的雅致生活,他却在四十二岁时选择了走一条艰辛之路,行走在世俗乡里间,去传承近六百五十年的家族酒业。
酿一杯特色酒,建一个酒庄,成为沈鸿林先生的梦想。
作为沈酒坊第二十二代传人,他首先对品牌重新定位,泸州老罐酒厂更名为中国沈酒集团有限公司。为了创造出高端酒庄酒--“沉香”型沈酒,董事长沈鸿林放手施为,与赖高淮、沈怡方、沈荣柄三位大师强强联手,率领中国沈酒庄技术团队共同研发,大胆创新、勇于尝试、积淀升华,最终酿出了中国白酒十三香“沉香”沈酒,此酒有着“一口三香”的质感--清香、浓香、酱香,是当今酒庄酒的上品。这杯特色酒,填充了我国香型的一大空白,成为酒城泸州在央视上榜的第三大酒类品牌。2017年3月,“缅怀沈老、创新向未来——中国沉香新闻发布会”在成都棕榈泉费尔蒙酒店隆重举行。
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时刻心系家乡的沈鸿林先生为了让乡亲父老能够安居故土,不因为生活背井离乡。他决定把绵延近六百五十年的家族白酒“沈酒坊”复建于山高林密,天远水长,极度闭塞的衣胞之地--向林镇棉竹村。
要致富,先修路。回到家乡的沈鸿林先生首先斥资七百多万元,为棉竹村修筑了一条通往山外、连通外界的盘山公路,为村民走出深山,脱贫致富创造了必要条件。
出身书香门第的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知识造福于民。为了让家乡的孩子不再像他小时候那样,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走很远的路去读书,或不因路远而失学。他出资两百多万建起了一所从幼儿班到小学六年级全覆盖的希望学校。内设主教学楼、附属教学楼,篮球场、食堂等所有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尽心为孩子们提供优越的教育条件。希望早日看到从希望小学出来的孩子学有所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沈鸿林先生斥资数亿元历数年艰辛,建成了一个集酿酒、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具有中国古建筑特色的中国沈酒庄。
“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是富。”有着天下为公胸襟气度的他,为了让村里的贫困户能过上现代化的幸福生活,在政府补贴八百万元的情况下,出资两千余万元承建了仿古建筑的沈酒村,并以人均二十五平米的实用面积按需分配,如今,七十多户全部入住宽敞明亮的楼房。且做到了让每个贫困户家庭最低限度有一个人在沈酒上班。在2018年集团公司年会上他还郑重宣布,要把中国沈酒在贫困地区销售收入的30%用于当地的扶贫攻坚。
他之所为,立足向林,根植家乡,让这个闭塞之地与外界共繁荣。
梦想的芽破土而出,繁花已经开在树上。沈鸿林先生的浩然之气如火如光,变成隽永的亮。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中国沈酒庄,翰墨雅韵,醇酒飘香。(文/陈贵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