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酒业财经。
产区行
酒业财经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酒业财经 > 名酒庄 > 正文

【中国名酒大师】季克良:平凡匠心酿得非凡酱品

2019-08-26 09:00        来源:中国食品网

  年近耄耋,双鬓斑白,精神矍铄,目光如炬。“杏花烟雨风骨,乌蒙磅礴气势”、“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岁月未曾辜负这个历经沧桑的老人,他付出一生的时间奉献给茅台,引领一个小酒厂变成白酒行业不可撼动的巨头,成就商业品牌的巅峰。

  他,就是季克良,一代酿酒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忆往昔峥嵘岁月 不历困苦枉少年

  1939年,季克良在江苏南通的一户农家小院降生。由于家庭穷困,双亲无力抚养,季克良被抱养给姑姑一家。少年时期,虽家贫,但在父母的支持鼓励下,季克良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并于1960年考取了无锡轻工业学院,学习食品发酵专业。4年以后,季克良被分配到贵州茅台酒厂工作,这也成为改变他一生的转折点。他未曾料到以后将会投入大半辈子的时间与酒为伍,也未曾料到将在当时这个破烂的酒厂掀起一阵飓风,奠定茅台在白酒行业的领头羊地位。

  远在千里之外的贵州铜仁,山路崎岖,道路泥泞,偏僻闭塞,交通不便。从江苏到贵州,直线距离1600余公里,颠簸了一路,季克良终于来到了茅台酒厂。此时的茅台酒厂破旧,环境艰苦,员工都想着外调,繁重的工作全靠人力完成,却不想季克良来了后,一待就是50余年,见证了茅台的艰苦岁月,也欣慰地看见属于茅台的光辉时代。

  “我是一个农民的子女,没有所谓的靠山,没有所谓的后台,也没有亲戚朋友在身边,远离家乡,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当了三十年的领导……应该说很难的,但是我过来了。”

  半个世纪以来,季克良与茅台相互扶持,茅台成就了季克良,季克良也成就了茅台。

  穷且益坚 初心不变

  季克良曾讲:“茅台是我一生的主题,酿造佳酿国酒就要对它负责一辈子、一百年、一千年。”守其初心,始终不变。为了弄清茅台的传统酿造工艺,季克良深入一线作业,与车间工人一起劳动。“那时候,窖期里还要下乡背粮食,还要踩曲子,还要去包装。生产时间里曲子自己拉,红粮自己背,工用具自己领,维修自己干,酒自己交,窖泥自己挖,自己运,火自己发,毛草自己拔,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动手!”

  高强度劳作并没有打垮他坚韧的脊背,结实的臂膀有力的挥动,一次又一次,汗如雨下,落地而成最醇香的酒液。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最终季克良解密了茅台神秘的酿造工艺,从投料、制曲,到发酵、蒸馏、取酒,他做到每一个环节都了熟于心,没有人比他更懂茅台,从心到身,融入了血液,刻进了灵魂。

  这个曾经不爱喝酒的年轻人,为了将茅台做到最好品质,至今,已喝掉了足足两吨的茅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直到2003年,茅台产量首次突破1万吨,这是季克良和团队多年努力的结果,也是对当年毛主席和周总理期望的满意答复。季克良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匠人甘守平凡 匠心创造非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季克良将酿酒看成一生的事业,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把细节做到极致,用时间检验成效,打磨出最美的茅台。艰苦岁月的磨炼,使得季克良将茅台的品质与工艺提高到新台阶。

  一九六五年,季克良发表论文《我们是如何勾酒的》,科学总结了茅台酒的勾兑工艺,为提高酱香、浓香、米香、清香、兼香等香型白酒质量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与标准。以后的时间里,他不断总结和继承茅台酒传统工艺,陆续提出了《提高酱香酒质量的十条措施》、《提高茅台酒质量的九条经验》等文章,从技术层面补足了茅台的酿造工艺,用科学理论解读了茅台。

  相比茅台集团董事长的职位,季克良更喜欢工匠这个称呼。他学习白酒酿造工艺,不断沉淀自己,一丝不苟,孜孜不倦,以无穷的力量奔赴一线生产作业,以无穷的热情对待一生的事业,以无穷的毅力克服生活的苦难,以无穷的专注钻研茅台的酿造技术,以无穷的耐心坚持追寻茅台酒的秘密。

  褪尽铅华,坚守本真。以匠心做酒,道路虽远,吾往矣。

  如今多年,卸任后的季老仍活跃在酒界,酿酒企业的一线,专业酿酒人才培训,行业发展的重要活动,我们随时会看到,如今80高龄的季老行走于酿酒路上的独有身影,和各种场合时常发出的语出惊人的行业发展言论。

  人生如酒,人生就是酒。季老如是也。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名酒大师】龙则河:酿一品酒,做一品人
下一篇:中国沈酒庄:一杯酒一个酒庄一个梦想